Student Blog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014届初二8班  罗心悦  指导教师  刘静姝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前几天读到这首诗,我是深有感触的,不仅因诗,更因人。

对于李白,我总是想,如果能再早一点,早一点在唐朝与他相遇,那该多好。哪怕是擦肩而过的陌路人,我也会因他心花怒放。

想来,写出这样诗篇的李白,必不可是个庸人。

有时读李白的诗,只觉得李白应是在现实中受了极大的冲击,抑郁无可排遣,便带着失意归隐山中,这么想是基于一种错误的认识——所有归隐的人心中总是带着些对现实的激愤与不满,但现在想想,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可笑了。陶公可放下权贵,归隐山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李白这样豁达的人又怎么会容许自己沉浸在对现实的不满中呢?李白那么多次的漫游,归隐,想必也是为了给心灵一个居所,让思绪沉淀,为了下次出世能飞的更高远,更长久。

读李白的诗,我会莞尔,会神伤,同样会热血沸腾,他就像我的故人在隔世的唐朝用这诗篇呼唤着心意相通的人。

在李白看来,山便是山,水便是水,天地便是天地,因此,读他的诗丝毫不觉矫作,甚至那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景象也会不由自主的呈现眼前,那一片清明,足以体现他的豁达。

李白好像十分喜欢桃花这个意象,热烈而奔放,明媚而贞烈倒似他本身。尽管他的后半生不再逍遥,眼看昔日明主仓皇西逃,盛唐转瞬消亡,他怎能不心痛?好在他从未消沉,始终潇洒,诗风虽然改变,但心境不变,与杜甫的沉郁遥遥呼应。

我突然开始庆幸李白仕途短暂,庆幸他心境之开阔,毕竟历史上一个杜甫已足矣。若真如传说中一般,李白是太白金星转世,失足落水而亡,倒真是最好的结局。

对李白而言,之所以不刻意追求那桃花流水深处,是因为多一份沉淀,多一份磨练,多一份豁达,多一份坦然,桃花源已然在心中开启。

或许,对我们亦如是,不要过多追求,不要强求,任其来去,顺其自然就好。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