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Blog

给老师们的一封信——让我们的假期浸出淡淡书香

 

给老师们的一封信

——让我们的假期浸出淡淡书香

 

亲爱的老师们:

你们好!

汗水和欢笑,总是让时间流逝地如此之快,不知不觉中,我们,在师大实验中学的校园里,又相伴走过了一段时光。

假期开始了。最美妙的是,这一个假期是在夏日里。王安石在《初夏即事》中写道,“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愿你,在夏日浓淡皆宜的绿色中,愿你,在夏日泛着香气的空气中度过一段轻松、愉悦的时光。

诺贝尔说过:“生活,那是自然赐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或者,约朋友出来一聚、小酌;或者,给父母打一通长长的电话,聊聊家常;又或者,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陪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情。生活,在我们的精心打磨下,必定会焕发出更明亮的光彩。

然而,还有一种对生活的打磨,一个人,坐在窗边,用一段安静的时光,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是的,阅读,是于生活必不可少的雕琢。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繁忙工作而遮掩了的心扉;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

“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伏尔泰)。你会有自己想读的一本书,你会有自己想做的一件事,那么,我们想提醒您的是:紧接下来,你有数十个悠长夏日。

亲爱的老师们,假期愉快。开学之际,请您把您的读书笔记或者心得体会与我们分享,届时我们收集到的不仅仅是篇篇文章,更是散在校园的处处墨香。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教研处

201275

 

 

 

 

推荐书籍:《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

 

部分内容:

我们今天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几乎就是一个应试的工厂,教师、学生已经被这种应试教育所填塞,学生感受不到教育本应具有的那种体贴生命的必要温情。原来是后进生厌学,现在是优等生厌学之人不在少数;原来是薄弱中学厌学,现在重点中学厌学也比比皆是。这一现象表明,我们今天的教育正在远离对学生生命的悉心呵护,教育没有促成生命世界的敞开,这样的教育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其实是外在的,我们的教育中实际上存在着这样一种事实,就是把学生看作物,看作升学竞争的机器。

学生的物化也就是教育本身的物化,教育成了一种确定性的追求。而生命是自由的,或者说生命原本是需要自由的,由此而来,教育乃是闲暇的艺术。 为什么?因为闲暇能充分地敞开生命的自由,让人受到良好的陶冶,当教育物化、实在化,教育就早已不是闲暇的艺术,而是应试的技术。当然这门应试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回到家之后各种家教辅导考级,同样是应试的基本形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教育成了学生为了赢得更多未来竞争资本而不得不承受的苦役。

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要面对残酷竞争的事实,教育不能过于理想化,但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可以缺少教育理想的呵护。没有理想的教育可能是高效的,但必然是平庸的。所以当我们整体教育过于迎合竞争的现实而失去了必要的理想呵护的时候,教育的平庸化就不可避免。教育的平庸化,实际上就是在走向非教育,非人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整体人格的平庸化,换言之,就是让学生的人格始终处在当下、现实的框架之内,他们的生命缺少了对现实的必要的超越之维,他们的精神空间是狭窄的,他们很难拥有成熟的人格。

 蔡元培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五育”,前“三育”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乃是基于现实的教育,以美育为桥梁,达到超越现实的世界观教育,在那里,个体获得人格的完成。蔡元培的教育理想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必须要引导孩子们从现象世界超越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个体以完整、成熟的人格来面对世俗生活的变化多端。

现在谈论甚多的“80后”教育问题其实就可清楚地看到这点,由于他们更多地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虽然享受了相对更好的社会与教育条件,拥有了更多的知识、技能与社会适应方面的优势,但单纯的社会技能的适应并不足以保证他们积极的生命状态,一旦遭遇挫折,就使他们略嫌扁平的人格难以面对,因为他们无法把自我从周遭的现实生活中超拔出来,所以他们没有办法走出自己在现象世界中的“烦”,以成熟的人格应对周遭的一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成人,个体成人的过程并不是对当下个人周遭现实生活的简单适应,而是精神成人,是个体人格的完成。教育必须要在立足现象世界的同时,有超越的意向。人不仅是事实性的存在,更是精神性的存在。人是一种有格的存在,有尊严的存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启发、确立个体生命不可动摇的尊严。